来源:永利日期:2022-04-25(2045)
辅助生殖好帮手,风向标
—抗缪勒氏管激素(AMH)
不孕不育现状与辅助生殖技术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之后,促进生育多次成为舆论焦点,而“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被认为是助力手段之一。在过去这些年,人口增长放缓的同时,随着人们生育的推迟、生活压力不断的增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种种原因,不孕不育率也在增长。
中国人口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患者超过4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15%。而20多年前,中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率仅为3%。这意味着,每6-8对夫妇中就有1对遭遇不孕不育问题
“催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之一。
多位代表委员提议,逐步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通过这一举措促进生育,进而助推人口均衡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北京市医保局发布通知,迈出了破冰的一步,首次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将于3月26日开始实施。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孕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ART可以提高不孕夫妇的妊娠率,尽最大可能的帮助他们实现生儿育女的愿望。目前ART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孕不育人群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不育症夫妇受益于ART。
而ART临床操作流程多而复杂,有效选取并利用关键指标对临床操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显得尤为关键,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发布的《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关键指标质控专家共识》[1]中可以得知,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是ART过程中比较关键的指标,有着重要意义。
辅助生殖中的风向标—AMH
什么是抗缪勒氏管激素(AMH)?
抗缪勒氏管激素(AMH)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首次在男性胎儿的睾丸支持细胞中被发现,由睾丸间质细胞或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与两性生殖腺发育密切相关的激素,分子量为140kDa,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
AMH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促性腺激素(Gn)类为促排卵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在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会分会《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中提到:Gn启动剂量可以根据年龄、卵巢储备功能[AMH、窦卵泡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体质量指数(BMI)等个体化制定。
患者进行辅助生殖时要制定个性化促排卵计划,而在促排卵前对患者进行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AMH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最佳标志物,《卵巢低反应专家共识》[3]中提到AMH和AFC是最可信、最准确的卵巢储备预测因子。
卵巢储备功能是指卵巢产生卵子的数量和质量的潜力,AMH与女性窦卵泡数有显著相关性[4](图1),并且AMH与获卵数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5](r=0.816,p<0.05),能够较准确的反应卵泡库存,在患者进行ART之前进行早期正确的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对指导患者个性化用药方案、提高成功率非常重要。
图1:AMH水平与女性窦卵泡数关系
2、辅助生殖中的AMH检测意义
在促排卵过程中预估患者的卵巢反应性,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促排卵方案是有效提高患者促排卵效率的重要措施。
AMH是预估促排卵治疗中卵巢低反应性(POR)的有效指标。在《卵巢低反应专家共识》和《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到AMH是POR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预测指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可诊断为卵巢低反应人群:
①高龄(≥40岁)或存在卵巢反应不良的其他危险因素;
②前次IVF周期POR,常规方案获卵≤3个;
③卵巢储备下降(AFC<5-7个或AMH<0.5-1.1mg/L)。
有相关研究证明相比其他的临床常用指标,AMH在预测卵巢的低反应性具有较高的准确度[5]。
表1:预测卵巢低反应率的ROC曲线下面积
3、辅助生殖后的AMH检测意义
辅助生殖治疗后的患者因促排卵治疗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容易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OHSS是诱发超排卵过程中较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促排卵过程中最常见且病发率较高的不良反应。近20年来,助孕技术的发展和促排卵药物(包括CC,HMG,FSH,HCG和GnRH激动剂)的广泛应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有增多趋势,在辅助生育技术试管婴儿IVF周期中,OHSS发生率为1% - 14%,重度OHSS为0.5%-2%。需要警惕的是,重症OHSS患者是有生命危险的!
使用促排卵药物后,有正常反应、高反应、低反应、慢反应等不同的反应类型。“卵巢过度刺激”即属于高反应的一种。 AMH是预测卵巢高反应的较好的指标,在《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中在预测卵巢高反应的指标中,当AMH>4.5IU预测卵巢高反应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均较低。
图2:AMH在ART中应用示意图
一、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测定试剂盒
二、镧系元素纳米荧光免疫层析平台
参考文献:
[1]胡琳莉,黄国宁,孙海翔,等.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关键指标质控专家共识[J].生殖医学杂志,2018,27(09):828-835.
[2]乔杰, 马彩虹, 刘嘉茵,等.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 生殖与避孕, 2015, 35(4):13.
[3]武学清, 孔蕊, 田莉,等. 卵巢低反应专家共识.
[4] Moolhuijsen LME, Visser JA. Anti-Müllerian Hormone and Ovarian Reserve: Update on Assessing Ovarian Functio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 Nov 1;105(11):3361–73.
[5] 路天祥. 7项临床常用指标预测卵巢储备功能价值的评估[D]. 广西医科大学, 2013.
[6] 杨琼敏.抗缪勒管激素AMH在卵巢储备功能中检测应用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20.
[7] Sopa N, Larsen EC, Westring Hvidman H, et al. An AMH-based FSH dosing algorithm for OHSS risk reduction in first cycle antagonist protocol for IVF/ICSI.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9 Jun;237:42-47.
[8] 刘佳杰,吴祖常,方小武,等. 精浆和血清抗苗勒管激素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226-228.
[9] Andersen JM, Herning H, Witczak O, et al. Anti-Müllerian hormone in seminal plasma and serum: association with sperm count and sperm motility. Hum Reprod. 2016 Aug;31(8):1662-7.